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25章 拜访SMIC
第(2/3)页
里,江夏朝着常乐笑,笑很傻。
“那接下来你可要当好导游了。”
“当然,你就听从我的安排就行,走,我们去坐地铁,带你吃好吃的。”
…………
两天后,常乐来到SMIC总部。
此时的SMIC,内部派系林立、矛盾重重。
起因就是近些年的两起官司。
SMIC成立之初,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。
为绕开《瓦森纳协定》技术限制,特意将注册地选在开曼群岛。
引入汉鼎亚太(亚太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风投公司)、高盛、华登国际(北美芯片投资基金)、祥峰投资(淡马锡全资子公司)等大量外资入股。
通过股权换技术、换订单的方式,将英飞凌、特许半导体、东芝、富士通等大客户变成股东。
SMIC成立之初,就有16名股东,之后短短几年,股东数量增加到75名。
按照性质来分,主要分为国资、外资和台岛管理层。
这么做的好处,显而易见,通过股权分散,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捆绑,有资金、有土地、有技术,还有订单。
短短两年时间,SMIC单月芯片产量突破10万片,03年底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代工厂。
发展迅如闪电。
正是发展速度过快、根基又不算稳,晶圆体代工厂龙头TSMC坐不住了,以技术侵权为由,一纸诉状告上北美法院。
两年时间的反复拉扯,SMIC撑不住了,于05年与TSMC庭外和解。
和解的代价是赔偿1.75亿美元,另外签下丧权的和解协议。
协议中明确,SMIC的技术都需TSMC的自由检查,以防继续侵权。
本以为一场风波就此化解,SMIC能继续发展。
然而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。
半年后,TSMC再次将SMIC告上法院,理由是违反了《和解协议》,技术再次侵权。
这一次诉讼,仅持续短短3个月,以SMIC败诉告终。
败诉的代价是付出10%的股份交由TSMC持有,TSMC因此进入SMIC管理层。
另一个代价,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pwgzw.com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